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

老子 013 (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)


老子 013 (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)

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何謂寵辱若驚?寵、為下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。是謂寵辱若驚。何謂貴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也。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?故貴以身為天下,若可寄天下。愛以身為天下,若可託天下。

為政者當不以己身為榮辱,當以天下百姓之事為己任。
人若捨身愛百姓,百姓自然愛其身,又何患己身之貴賤。此人之身必為天下所尊貴。
人若愛己身而賤百姓,百姓自然賤其身;雖自以為貴,卻為天下人所棄絕。












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

老子 042 (萬物負陰而抱陽)


老子 042  (萬物負陰而抱陽)

        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。人之所惡,唯孤寡不穀,而王公以為稱。故物或損之而益,或益之而損。故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故強梁者不得其死,吾將以為教父。

道生一者,太極也。
一生二者,太極生兩儀也。
二生三者,陰陽兩儀生天地。
三生萬物者,萬物為天地所生。而三乃木之數,木乃風德,風行大地而生化萬物。故仁者樂山,以木生於山。至大之仁,莫乎生化。
萬物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者。以肚腹為陰,腰背為陽;故以陰抱陽,以陽負陰,使兩氣不相沖而和諧,達於陰陽平和。
王者國君以人之所惡為自稱,以孤、寡、不穀損其身份,以達至“沖氣以為和”的陰陽平和。

故損益之道在於陰陽平和,教學之道在於中正之道。偏激者如強梁者,不得其死。






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老子 003 (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無為,則無不治)

老子 003 (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無為,則無不治)

        「不尚賢,使民不爭;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。是以聖人之治:虛其心,實其腹;弱其志,強其骨。恒使民無知無欲。使夫知者不敢為也,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」

聖人之治世不尚有能之士。
誰是有能之士?
他耕種所得的比其他人多嗎?
他的身體比其他人強壯嗎?
還是他所打到的獵物比其他人多?
這些與其他人何干?
各人各取所需,多有何用?

【聖經.出埃及記】: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,你們要按著各人的飯量,為帳棚裡的人,按著人數收起來,各拿一俄梅珥。以色列人就這樣行,有多收的,有少收的。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,多收的也沒有餘,少收的也沒有缺,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。摩西對他們說,所收的,不許什麼人留到早晨。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,內中有留到早晨的,就生蟲變臭了,摩西便向他們發怒。

聖人之治不用政府,因為社會無賊可捉,無事可理。各人行份內之事,相互幫助,彼此無妒忌、相爭之事。

能人、智者對天下百姓有利嗎?
答案是有百害而無一利。
人所求的與其他生物無異,就是生存下去。
所謂的能人、智者只會有礙人的生存,最終並沒有為人帶來甚麼利益。你或會說他能令你去到月球。
那麼你要去月球幹些甚麼?
在上月球這過程中,他破壞了多少人所生存的環境和條件。
你在月球上的生活會過得快樂嗎?


因此,聖人之治當使智者無用武之地,使百姓生活在自然、純樸、愉快的生活中。以無為之治治國,不破壞百姓自然的生活規律。如此治國,是為大治。




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

【老子】 002 (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)

老子 002 (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)

    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較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萬物作焉而不辭。生而不有,為而弗恃,功成而弗居;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」


天下之是是非非皆因人之慾念而起。沒有愛美之心,又何來有憎惡之意。沒有“無”,又何來有“有”的比對。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比較,並不是絕對的。

甚麼是美?

只是個人情慾的喜惡而已。正所謂“燕瘦環肥”。究竟是瘦削的趙飛燕美,還是肥胖的楊玉環美?只要是你喜歡,你說那個美,那個就是美人。
難道有人會說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是美嗎?
他若是美,你為何會不喜歡他

在一個比對的世界上,慾念只會永無止境而生。何時可以滿足人心?
就是在死之前一刻也是不能除非你沒有絲點的遺憾。


是以聖人治世,隨風俗行自然合時之事,不挑起百姓無限之慾望。以身教為言,不以己位為尊,故百姓各行本份之事,不行妄念非份之舉。各守其位,各行其事;無貪無爭;是為大道施於政。此政,正是孔子所說的“大學之道”。




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

【老子】 001 (道可道,非恒道)

老子 001 (道可道,非恒道)

        「道可道,非恒道。名可名,非恒名。無名、天地之始,有名、萬物之母。故恒無欲,以觀其妙。恒有欲,以觀其徼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。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」

今本將“恒”作“常”者,避漢文帝諱改。

可以用言語說出來的東西,並非事物的真正實體。它會隨著時間、文化、個人的理解表達而變化。
隨著時間的變化,許多事物的名稱不斷的在改變,事物的道理也不斷的在改變。不同種族的文化,對同一事物的理解表達也是不同。
人以五感接觸這個世界,五感對事物的感覺也就成為了每個人對事物道理的理解。
五感給人看到真實的世界嗎?
答案是絕對不能。
五感只會誤導人去理解這個世界。一個盲人只會覺得世界是漆黑一片的,一個聾人只會覺得世界是寂靜無聲的。
慾念隨五感而生,“有”、“無”之說都是隨個人慾念而執著於兩端。慾無恆常,唯無慾能觀事物之妙,隨之而變化;有慾者為事物所牽引。
故無慾無念者能觀看到事物的真相至理,以其能客觀之故。


乾道無形,以其道為天地之始;坤道載物,以其道為萬物之母。坤予成形,乾予生化;乾坤交泰,以生萬物。